读客

通过自己的文字与外界相连。

故乡情怀(五)

涉及到日常的生活,我觉得人的习惯与故乡的定性有得一比。或者说,人的生活习性就是我们一生最贴身的故乡。

习性一旦养成,便是我们最可靠的依赖。那些不由自主,那些每天想都不用想就做了去的事情,全仰仗于习性的支撑。

对于很多事情而言,习性或者说惯式也起着“维持”的作用。不管一个事物是成长还是衰退,其维持的部分是保持其继续存在的基础,而这一部分主要由它既有的惯式所决定。

就人而言,习性虽然相对稳定,但也随着年龄的变动,带着个人年龄和时代的烙印。一个人青年时期的习性与晚年可能差别很大,而同一时期的同龄人一般具有一些共性。从这些特点而言,如果一个人向前发展的意愿强,他应该都跟比自己年龄稍长的接触;如果一个人需要多一些的活力和变性,他应该和比他年轻的人交往;而一个人如果想寻求最多的理解与心理安逸,他应该与自己同龄且个人经历大致相似的人多来往。

习性这种人人都有的精神品质,它既维系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也在各种新旧交替的观念中不断受到淘洗和锤炼。如果一个人有自觉意识,他完全可以自己把握这种个人品质的修炼,使得自己有可能超出年龄和时代的局限,个人领先或滞后都有可能。

客观说,个人的习性是否与时代相符,并不说明个人品质的高低,而只说明个性存在的明显程度。一个人个性是否需要分明,也没有好坏的标准,而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其自觉程度。

说到自觉程度,我也意识到,大部分人都习惯积累,习性养成的过程大多习惯不断堆积和覆盖,而很难主动摈弃。积累的方向固然更容易使人个性连贯和易于坚持,但我认为,正是善于摒弃使得人不会自累,不会走极端,而更能看清所选择坚持的实质与品质。

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有的人认为多就是好,就会收集很多从来用不着的物品,堆满自己的住所,好像财富的意义不在于利用,而只在于积累。有的人过于害怕浪费,他可能总是用着坏了的修修补补的东西,吃着失去新鲜甚至可能变质的食品,而任那些更好用的东西闲置,将更新鲜的食物着意保存下去。不自觉浪费的另一个主要方向,就是追求短期效果。如人们对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爱好。一次性用品看来物美价廉,且随手可得,用起来方便,但正是这类生活用品既浪费资源,造成环境问题,也使个人生活品质大打折扣。现代社会,如果人们愿意整理和打扫家务,一定都可以清出很多的没有过期标志的也从不使用的一次性的或短期的用品,它们不仅占据着居家的空间,使得人们住所拥挤凌乱,而且因为习惯已然,人们还将任由这类用品继续填充我们的生活空间。

因此说,摒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自觉。就拿家务来说,随着日用消费品再生产丰富无边的发展趋势,我已经意识到,对家庭而言,不仅需要春季大扫除,而且越来越需要秋季也进行同类扫除了。

我的愿望很简单,人生的富有不在于积累多,而在于物质和精神都时时够用就足矣。我更喜欢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正是留白空间的存在,让我觉得我更容易保有自在和轻松。

2019.07.29


评论

© 读客 | Powered by LOFTER